东西问·古典学丨吴飞:研究古典学,不是为了复古
编者按: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系列策划,访谈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回溯人类思想之源、总结人类历史智慧、发掘人类文明传统,探讨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深层联系。该系列自11月4日起推出,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研究古典学,不是为了复古
——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
作者 安英昭 裴心语 王世博
古典学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古代文明,也为现代社会提供理解自身的历史视角,更是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在古今中西交汇的节点上,中国古典学呈现出未来可期的发展前景。
古典学具体包含哪些范畴?中西古典学存在哪些异同?古典学研究如何作用于古今、中外对话?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前夕,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视频:【东西问】吴飞:研究古典学,不是为了复古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古典学包含哪些研究领域和范畴?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文学或哲学有何交集与区别?
吴飞:作为一门学科,古典学对于中国大众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目前在中国主要高校,古典学也只是刚开始,且存有一些争议。西方古典学的概念界定比较明确,古希腊、古罗马研究就是古典学,这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但近年来,西方古典学界也普遍提出“多元文明”的古典学概念,探讨古代中国、古代阿拉伯等文明中的古代经典研究是否可以纳入古典学范畴等。
对于中国,至少有两个领域是比较明确属于古典学的。一是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研究,属西方古典学范畴;二是先秦的经、子文献,属中国古典学范畴。在西方,虽然狭义的古典学范围是古希腊、古罗马,但因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以现代思想对其文明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也应算古典学研究范畴。在中国,汉代之后对先秦经、子传统的重新理解和诠释,也可纳入古典学研究之内。
至于历史是否应纳入古典学范畴,若从“经史子集”分类来看,“史”当属其中。史官传统,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重要来源。我们研究回顾中国历史,主要依靠汉代司马迁《史记》及之后的史官、文人编写的正史。其文本本身的形成,虽已是在汉代及之后,但处理的内容很多是先秦时期的,因此从某种角度也属于古典学。六经皆史,先秦的很多经学文献也有“史”的意义,可以从“史”的角度来研究。
当下,西方古典学受到人类学等研究方法的深刻影响,如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希腊神话,是当前西方古典学的重要方向。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研究方式,在古典学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十分重要,而通过其他学科的介入,可以打开多元视野。
中新社记者:您曾翻译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驳异教徒》和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等作品,您认为这些古典文献蕴含的思想如何影响现代社会与文化?
吴飞:研究古典学,不是为了复古,古典学学科一定是一门现代学科,在古典时代是不可能有古典学的。今天的一些古典著作,在当时属当代作品,处于时代中的人很难预见文明之后的发展会怎样。只有和古典有了一定距离,较长时间之后,人们在历史中认识到这些作品是经典,对现代社会有较大意义时,古典学科才能成立。
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继承和发展古典文明而得以形成。如西方法律体系里较主流的罗马法,其传统就是古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文献。我们常说的大唐盛世,其实和对以《周礼》为中心的先秦经典的诠释与运用有密切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应重新思考古典文明,重新吸纳古典精神。
中新社记者:在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建设中,如何看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和西方的古典思想?古典学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智慧?
吴飞: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关联和张力,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法国曾有一次“古今之争”,就是讨论究竟古代生活更好,还是现代生活更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21美媒:美参议院投票确认帕姆·邦迪出任司法部长
- 08-21得知拜登签约好莱坞公司 特朗普:“一定是开玩
- 08-21行业机构称英国1月份食品杂货通胀放缓
- 08-21尼泊尔启动全国HPV疫苗接种计划 预计惠及超过
- 08-21泰国正式对泰缅边境的缅甸地区断电
- 08-20印尼西爪哇省发生多车相撞事故 致8死11伤
- 08-20斯塔默:英国“不会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做选择”
- 08-20墨西哥开始向美墨边境地区派兵 以加强巡逻
- 08-20土耳其逮捕46名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的
- 08-20法国影星朱丽叶·比诺什担任第78届戛纳电影节评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1-13讲述互利合作的生动故事
- 11-08突发!韩国发生沉船事故已致2人遇难12人失踪
- 10-27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国家主席梁强、政府总理范明政分别会见张又侠
- 11-04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外国领导人将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11-21众行致远 | 国际观察:践行多边主义 促进经济全球化
- 11-07龙门石窟见证千百年中外文化交融
- 11-04中国人权事业航船行稳致远
- 11-01美国大选手记丨在美国宾州,“不谈政治才能和睦相处”
- 10-06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总统拜登向习近平主席致国庆贺电答记者问
- 10-04刚果(金)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