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主席讲过的中巴故事——一座“中国亭”
中国和巴西,距离约18800公里,堪称相距“最遥远的国度”。
“中国人认为,如果有缘分,再远也能相会,叫作‘有缘千里来相会’。”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他说:“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200多年前,几百名中国茶农跨越重洋来到巴西传授茶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为纪念这些中国茶农,里约热内卢市在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一座“中国亭”。
巴西是继中国和日本后的第三个种茶国。习近平主席打了个比方:“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内的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一座风光独一无二的观景台,名为“中国亭”,是为纪念曾经在这里种植茶叶的中国茶农而修建,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知名景观。(图源: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后,中巴民间交往和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团体互访也逐渐增多。1974年8月15日,中国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的历史篇章。
卡洛斯·塔瓦雷斯是第一批关注和接触新中国的巴西记者。1971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中国蕴藏的巨大潜力,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1990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并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中国的觉醒》。
几十年来,塔瓦雷斯孜孜不倦地关注和研究中国,几乎每天都在看关于中国的新闻,不断撰写发表专栏文章,毕生写下10本关于中国的书和上千篇关于中国的文章。2021年10月15日,塔瓦雷斯停止了心跳,享年97岁。
习近平主席曾提到这位称自己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许多巴西人因为他的文字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我只想介绍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别无他图’。”
人民友好是中巴双边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主席多次讲述中巴人民友好的故事——
“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在他居住的八德园画出了《长江万里图》、《黄山图》、《思乡图》等传世珍品”;
“上世纪80年代,巴西电视剧《女奴》风靡中国,伊佐拉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
……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出席时任巴西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现在,中巴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已合作举办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中国文化节等多场大型文化活动;巴西累西腓市将2024年确立为“中国年”;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邀请巴西作为主宾国,举办巴西电影周活动;今年4月,北京-马德里-圣保罗航线正式复航,为两国深化人文交流再搭桥梁……
巴西著名社会学家吉尔贝托·弗莱雷把巴西视作“热带中国”,这不仅反映出两国友好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也道出两国人民志同道合、心意相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习近平主席曾说,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这些中巴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只是中拉人民友好交往长河中的一朵朵美丽浪花。正是得益于众多中拉人士的辛勤付出,中拉关系才如同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流不息、一往无前!
栏 目:国际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guojixinwen/276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9-10一名在俄扣押美国公民被释放 美方声明:“俄方
- 09-10因仍用“墨西哥湾”白宫禁止美联社记者进入 副
- 09-10罕见!美俄隐身战机在印度同框
- 09-102025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商业论坛在
- 09-10短暂停火后 刚果(金)东部再起武装冲突
- 09-09总台记者观察丨欧洲舆论认为美国政府“关税大
- 09-09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新州分会举办2025年中
- 09-09特朗普:美财长将访乌 乌克兰危机“必须也将很
- 09-09阿富汗北部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 至少五人死亡
- 09-09美国一监督组织提起诉讼 要求获取“政府效率部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7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国家主席梁强、政府总理范明政分别会见张又侠
- 11-21众行致远 | 国际观察:践行多边主义 促进经济全球化
- 11-04中国人权事业航船行稳致远
- 11-04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外国领导人将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10-04刚果(金)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7人
- 11-11“秘中合作打开了一扇充满机遇之门”
- 09-15携手推进多元包容的现代化(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
- 10-06中外青年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 11-12特稿丨“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秘鲁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 11-13讲述互利合作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