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永久停火”能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永久停火”能否实现?
作者 赵婧姝 袁硕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当地时间15日就加沙停火达成协议。卡塔尔、埃及、美国当晚发布联合声明称,该协议旨在在加沙实现“永久停火”。但此间观察人士指出,由于以哈双方长期利益诉求仍存较大分歧,“永久停火”恐难以实现。
根据联合声明,停火协议将于19日生效。该协议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6周,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释放未确定数量的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以军撤出加沙人口稠密地区,以色列允许加沙平民返回北部家园,并放宽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内容包括双方继续交换被扣押人员、以军全面撤出加沙、战后加沙重建计划等,详细内容将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公布。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在各方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进行了多轮停火谈判。除了曾在2023年11月实现短暂停火、部分被扣押人员获释外,此后多轮谈判一直未能促成双方停火。有媒体指出,此前谈判中,以哈双方在交换被扣押人员的范围及数量、以军撤出加沙路线图、实现永久停火抑或短期停火等问题上分歧不小,因互不妥协导致停火协议屡未达成。
专家指出,此次协议达成,根本动力是当下哈马斯受挫,处于被动,迫切需要暂时停火以实现喘息。
中东问题专家董漫远表示,以色列既要消灭哈马斯,又要争取以人质获释。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人质获释,达到维系以色列联合政府稳定、维护自身长久执政地位的目的。历时15个月的冲突重创哈马斯有生力量,黎以停火、叙利亚政局剧变、伊朗战略收缩等又使其陷入孤立,哈马斯几乎已山穷水尽,若要恢复力量、争取在加沙进行长远斗争,以人质便成为当下唯一筹码。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指出,以色列愈发接近实现自身目标,哈马斯却已无力坚持过多要求,因此作出了许多妥协,迫切希望达成停火协议。
此外,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亦发挥了作用。2024年12月以来,美官员为促成停火协议动作频频;新一轮停火谈判本月3日重启,美候任总统特朗普亦派中东特使参与斡旋,并对哈马斯发出较为严厉的警告。
董漫远说,由于哈马斯扣押的以人质中有人具有美国、以色列双重国籍,美方有动力推动实现停火与人质释放;而在离任前达成停火协议也将成为拜登政府的外交遗产。
高尚涛认为,特朗普技术团队在此次停火谈判中向哈马斯施加了强大压力,从结果看产生了作用。“内塔尼亚胡在协议达成后先致电特朗普表示感谢,说他还没上任就帮了大忙。”
然而,专家认为该协议眼下能落实的只有第一阶段,落实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仍有难度。
“当前,该协议仍是框架性、意向性的,很多细节还没敲定。”董漫远说,在第一阶段,哈马斯仅释放部分以人质,其余人质仍可作为第二阶段谈判筹码,争取结束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占领等目标;以色列则可能继续利用哈马斯目前的困难,随时找借口恢复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迫使哈马斯释放剩余人质。第三阶段,哈马斯希望在加沙战后重建中有一席之地,而美以要求哈马斯在战后加沙“没有生存空间”,更遑论发挥作用。可见以哈在第二、第三阶段的立场差距甚远。
高尚涛指出,内塔尼亚胡不想将以军撤出加沙。一方面,这将令此前为实现以色列目标的努力前功尽弃;另一方面,以执政党内部几名领袖已公开表示,若内塔尼亚胡同意撤出加沙,他们将辞职,这使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垮台风险。(完)
栏 目:国际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guojixinwen/609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16美国1月新增就业人数14.3万人 失业率降至4%
- 07-16234人受害!韩警方公布又一大规模网络性剥削案
- 07-16日本东电:2月13日起将开始拆除排空的福岛核污
- 07-16拘留期还剩3天 韩国检方第三次对尹锡悦采取强制
- 07-16突发!美国空中任务通知系统出现故障 备用系统
- 07-16以色列和哈马斯交换第四批被扣押人员 拉法口岸
- 07-16美国空中任务通知系统出故障 备用系统已启用
- 07-16俄称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捷尔任斯克市 乌方否认
- 07-15特朗普与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白宫举行会晤
- 07-14刚果(金)要求欧洲足球俱乐部停止与卢旺达的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1-08突发!韩国发生沉船事故已致2人遇难12人失踪
- 11-04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外国领导人将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10-04刚果(金)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7人
- 03-16马来西亚举办经济论坛 各界看好马中经贸合作前
- 11-04中国人权事业航船行稳致远
- 11-11“秘中合作打开了一扇充满机遇之门”
- 11-07龙门石窟见证千百年中外文化交融
- 10-29“每次访问中国,我就像回家一样”
- 02-24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否认曾接受来自利比亚的竞选
- 12-01热点问答丨立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澳大利亚有何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