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让“好方”变“好药”(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仁和集团在科研、生产、流通等环节多点发力
传承创新,让“好方”变“好药”(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郑少忠 周 欢
走进位于江西樟树市的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宛若置身一座精致的中式园林——鸟鸣阵阵,流水潺潺,一幢幢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若不是闻到药香,或许会忘记这里是一座集研发、生产、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园。
近年来,仁和集团致力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科研、生产、流通等环节多点发力、链式布局,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钻研古方,提炼精华制药
“数据与古方‘二冬汤’一致!”
一纸检验检测报告让仁和集团研发总监李喜龙兴奋许久——历时7年研发的第一款经典名方产品二冬颗粒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样品复核。
经典名方是历代名医临床经验总结的精华,对其研究及开发应用,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二冬汤”正是其中之一。
从“好方”到“好药”,传承贯穿始终。“在实验室阶段,研发团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中各味药的主要成分,并严格按照关键信息中的要求,制备基准样品,再与传统‘二冬汤’样品进行质量对比。”李喜龙说,二冬颗粒迈过获批上市第一关,为研发其他15个经典名方增添了信心。
四川三台县的麦冬、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甘肃民勤县的甘草……翻开采购清单,二冬颗粒的8味药材,均购自道地产区。
“集团用于生产的中药材有上千味,遍布各地中药材道地产区、主产区,我们通过实地考察、产地直采等方式,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靠、可追溯。”仁和集团采购总监陈剑波说。
在药品生产车间,药工们正将药粉均匀撒在圆形簸箕上,喷上一些水后端起簸箕,快速来回旋转晃动……不一会儿,药粉就变成了一粒粒细小的药丸。
“这是参茸黑锡丸,80粒仅有0.3克重,比油菜籽还小,通常需采用水泛丸制作这一传统技艺。”仁和集团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康志华介绍,为确保药品质量,公司在一些制药关键工序仍坚持采用“切、片、筛、炒”等传统中药炮制技艺。
科技攻关,助力产品创新
拿起一只深色小瓶,仁和集团大健康研发技术负责人王小兰介绍:“这款药食同源酵素,是我们大健康领域的‘明星产品’。”
进军大健康市场,得益于科技创新。“我们攻克了本草发酵等多项技术难题,达到了98%纯植萃发酵,生产过程无需额外添加一滴水。”王小兰说。
聚焦产品创新,仁和集团加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目前,在大健康领域,企业已拥有25个剂型、35条生产线、862个品种以及27项发明专利。”王小兰说。
科技创新助力老药“翻新”、剂型改良。在集团展厅里,参鹿补片、养血当归颗粒、大活络胶囊、蚝贝钙片等一批经过“翻新”的老药尤为亮眼。
“以参鹿补片为例,以前受限于生产工艺,产品未能规模化生产。后来,研发团队从研发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产业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改良,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李喜龙介绍,近3年,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
除了依托本地科研和人才资源,仁和集团还在上海、沈阳、成都、珠海等地搭建研发合作平台,形成一支博士硕士占比超60%的研发团队;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高水平检测实验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大学、暨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获新药证书53个,11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已成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智融合,推动转型升级
来到丸剂生产恒温车间,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炼药机、制丸机、滚圆机等10余台套智能化设备一字排开,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等药品配料经过机器和坨、炼药、制丸、筛丸、打光等数十道工序,源源不断地送到下一环节。
仁和集团通过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了由传统制药向智能制药的转型升级。“中药生产制造不再是印象中的人工熬制,除了部分关键工序,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在线控制。”康志华介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3-04一条“代表通道”,看见何种浙江?
- 03-04浙江去年审结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海事案件4463件
- 03-04台湾人均背千万房贷 买房族压力持续攀升
- 03-04吉林省力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百姓便捷就医得实
- 03-03天津法院力促诉前调解 2024年收案数量增幅锐降至
- 03-03浙江两会观察:民营经济如何迈过“三关”?
- 03-03江西进入“两会时间” “三个通道”将回应社会
- 03-03安徽划定109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 03-03浙江法检“两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 03-02北京政协委员献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2-12贵州国企招聘:2024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
- 09-23郭庆:一条路延伸出“牛”日子
- 09-24享受好政策 吃上“定心丸”(产粮大县探丰年)
- 09-24青春华章|人生有味 中国好“young ”:菌草治沙“新青年”把论文写在母亲河边
- 09-23AI,这一抹丰收的颜色
- 03-04吉林省力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百姓便捷就医得实
- 03-02去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 信息软件业跃
- 02-24习近平:为两国关系发展擘画新愿景 推动中斯友
- 02-19联播+|部署反腐攻坚战 总书记要求风腐同查同治
- 02-19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要着力深化知识产权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