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国正当时 | 在海岛变身“捕虫达人”,她还有个特别的愿望
“这个是苹梢鹰夜蛾,这个是白脉粘虫,这个是人纹污灯蛾,是一种灯蛾,这是旱柳原野螟,这两个是玉米螟,这个是四斑绢野螟,它翅膀掉了,这是双斜线尺蛾,这是木橑尺蛾……”在长岛迁飞昆虫科学观测试验站,驻扎在这里的博士生顾岩正在分拣昆虫,密密麻麻上千只,她却“如数家珍”,近50个昆虫名脱口而出。

当下正是棉铃虫、黏虫迁飞的高峰期,也是这个试验站一年中的忙碌时刻。几个小时前,驻扎在这里的学生将前一晚诱捕到的虫子放入冷冻冰柜,放置几个小时,便开始分门别类,统计数量、种类。
这样的工作20年前就开始了。2003年,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博士生封洪强和几位学生,合力把一辆昆虫雷达监测车从河北廊坊开上了北隍城岛,长岛试验站在这里扎下了根。此后,他们在这里利用高空灯诱捕迁飞昆虫,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并使用车载昆虫雷达监测迁飞昆虫,研究它们的迁飞规律,探索全方位的防治方案。
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顾岩也开始了驻岛监测、年复一年的科学实验。不过,她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因为此前学过昆虫分类学,来到北隍城岛,她还要做一个迁飞昆虫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就是看外来的迁飞昆虫对岛上的生态有怎样的影响?它们和原住‘昆虫’如何共处?”顾岩介绍说。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顾岩配置了“专属”装备,一顶便携式的“灯诱帐篷”。她将这个帐篷安置到各处,对岛上的虫子进行普查,捕捉到没见过的虫子,便拍照记录,有的还会做成标本。

除了北隍城岛,长岛还有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等多个岛屿,顾岩的目标是走遍这些小岛,在完成研究项目的同时,做一本“长岛昆虫图鉴”。而这件事儿,此前还没有人做过。(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
上一篇:科学报国正当时 | 和青藏高原“谈恋爱”?这位青年科学家与冰川“共舞”
栏 目:科技新闻
本文标题:科学报国正当时 | 在海岛变身“捕虫达人”,她还有个特别的愿望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kejixinwen/359.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03 内蒙古移动全力护航“神舟十九号”凯旋
- 05-03 安徽联通“满格守护”游客五一畅玩之旅
- 05-03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防护赛
- 05-03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
- 05-03 AI助手开启“通信+金融”新体验
- 05-03 全球通四季之旅“繁花季”正式上线
- 05-03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5-02 云计算推动浙江义乌210万商家出海
- 05-02 视频|百强战队福州“亮剑”,第二届“长城杯
- 05-01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观察:数字基建硕果累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
- 03-06 探索新路径 筑牢AI产业安全根基
- 02-24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
- 02-22 腾讯紧急调用元宝支持微信搜索 助力更多用户体
- 10-02丰收有我丨良种配良法,大豆田里高产“耕”新
- 03-16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
- 03-11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聚焦5G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 03-11 我的“肉”为何不能拿走?——病理蜡块不外借
- 03-09 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走深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