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通用人工智能体
房间乱了会主动做家务,肚子饿了就满屋子找吃的,无聊时还会打开电视机……日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的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电子大屏中一个表情灵动、反应敏捷的仿真小女孩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她叫“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也指向了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词——AI智能体。
“AI智能体可以理解为更立体、‘类人’的智能系统。除了提供大模型广泛使用的语言交流,还能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蒲志强说。
记者看到,当研究人员将“通通”的体感温度调高后,便触发了“打开空调”的任务。为了拿到放在高处墙架上的遥控器,“通通”经过思考,先脱鞋上沙发,再利用沙发上的靠垫增加自身高度,最终取得成功。
“‘通通’就像一个有智商、有情商、能理解、会帮忙的‘小助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它不由数据驱动,而是由价值和因果驱动,因此会主动参与到任务各环节,而非被动执行。未来如果投入实际应用场景,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更好应对突发情况,提高生产和服务的灵活性。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目前,AI智能体已在不少场景中得到应用,如客服、内容创作、手机助手等。
朱松纯表示,研究院正在探索将“通通”的技术优势与具身智能相结合,相当于为人形机器人安装上“大脑”,进一步学习行业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让智能体、机器人走入每个家庭。
当前,超越“鹦鹉学舌”式的智能,打破“缸中之脑”的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如果“通通”具备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等能力,且符合人类情感与道德观念,是否也会带来安全、伦理、隐私等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指出,智能体能够自我规划、学习和实现目标,是很好的技术,但其路径往往不可控,会带来安全风险。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认为,超级智能体可能会出现,它有可能是一个有生命的、可以自我演化的人工智能,也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智能体元年。记者期待,在仿真环境里不断长大的“通通”,可以更深刻地懂得人类寄予它的期望与情感,拥抱人机和谐共生的未来。
(据新华社电 记者 刘祯、宋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03 内蒙古移动全力护航“神舟十九号”凯旋
- 05-03 安徽联通“满格守护”游客五一畅玩之旅
- 05-03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防护赛
- 05-03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
- 05-03 AI助手开启“通信+金融”新体验
- 05-03 全球通四季之旅“繁花季”正式上线
- 05-03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5-02 云计算推动浙江义乌210万商家出海
- 05-02 视频|百强战队福州“亮剑”,第二届“长城杯
- 05-01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观察:数字基建硕果累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
- 03-06 探索新路径 筑牢AI产业安全根基
- 02-24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
- 02-22 腾讯紧急调用元宝支持微信搜索 助力更多用户体
- 10-02丰收有我丨良种配良法,大豆田里高产“耕”新
- 03-16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
- 03-11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聚焦5G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 03-11 我的“肉”为何不能拿走?——病理蜡块不外借
- 03-09 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走深向实
友情链接:
联系QQ:316927000 | 邮箱:316927000@qq.com
Copyright © 2023-2025 茂裕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