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评之三:既要“看家神器”,更要邻里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题:既要“看家神器”,更要邻里和谐
新华网记者康锦谦
“家门口到底能不能装摄像头?”近日正式实施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回应了这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新规明确,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
在家庭安防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监控设备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看家神器”。然而,当摄像头的视角无意中覆盖到邻居的日常生活空间时,不仅可能引发邻里矛盾,更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按照新规的界定,具体来说,如果摄像头持续记录邻居家门口的人员往来、频繁拍到邻居的脸等,就可能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保护自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必要限度,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嫌疑。
不久前,某地方法院强制执行了一起因安装监控摄像头引发的邻里纠纷案。诉讼过程中,法院经现场勘查认定,被告安装的摄像头确实能够记录原告家庭成员出入情况、访客信息等私人生活内容,在特定角度还可能拍摄到室内场景,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拆除监控设备并销毁相关录像资料。
家门口装摄像头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而事关公共安全与他人隐私。在摄像头照得到的地方,需要法律划定物理边界;在照不到的人心深处,更需要建立隐私尊重的精神边界。
“安装前多沟通,总比事后闹纠纷强。”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不妨在安装前主动与邻居协商,明确监控范围;安装时通过技术手段限定拍摄区域,避免镜头对准邻居门窗等私密空间。
远亲不如近邻。家庭安防设备安装的初衷是守护安全,而非制造隔阂。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不仅来自技术防护,也来自于和谐共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03 AI助手开启“通信+金融”新体验
- 05-03 全球通四季之旅“繁花季”正式上线
- 05-03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5-02 云计算推动浙江义乌210万商家出海
- 05-02 视频|百强战队福州“亮剑”,第二届“长城杯
- 05-01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观察:数字基建硕果累
- 05-01 五大硬核科技重塑“通信+金融”生态版图
- 05-01 首批人形机器人技术国标立项
- 05-01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4-30 人工智能如何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呼唤治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
- 03-06 探索新路径 筑牢AI产业安全根基
- 02-24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
- 02-22 腾讯紧急调用元宝支持微信搜索 助力更多用户体
- 10-02丰收有我丨良种配良法,大豆田里高产“耕”新
- 03-16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
- 03-11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聚焦5G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 03-11 我的“肉”为何不能拿走?——病理蜡块不外借
- 03-09 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走深向实
友情链接:
联系QQ:316927000 | 邮箱:316927000@qq.com
Copyright © 2023-2025 茂裕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