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何为
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价值塑造,不能让技术算法禁锢人的认知。要让人文情怀引导科学探究方向,不能让便捷的技术替代追问与反思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育评价方式。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成立。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学科建设、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举措。
一所好大学,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应提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进而对国家甚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教育学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我们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重塑与培养体系重构,把握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成长发展新规律,把技术红利转化为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双提升”。
无论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是大学走出象牙塔,每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教育模式的变化。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秉持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大学应如何创新办学模式,在支撑强国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在传承传统中激发创新活力。“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等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构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根基。教育是一项有传承性的事业,守正才能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时刻叩问和坚守教育的本心,绝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启智、心灵的滋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要立足新的教育实践,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进行再发展和再转化,让我国的教育思想根脉不断、永葆生机。
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其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选拔方式等对基础教育乃至教育体系都有“风向标”意义。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以高等教育引领带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进而占据国际竞争先机。教育学要大力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关键问题,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人工智能时代更要讲人文,教育强国建设更要加强教育学的研究。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价值塑造,不能让技术算法禁锢人的认知。要让人文情怀引导科学探究方向,不能让便捷的技术替代追问与反思。当学生有了人工智能学伴、教师用上人工智能助教,我们要研究教育教学的新变化新特征,更要思考在人工智能之外,教育如何使人成为人,加强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邱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人民日报记者吴月根据作者在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整理)
上一篇: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公司亮相2025 AI算力产业大会
栏 目:科技新闻
本文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何为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kejixinwen/662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03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5-02 云计算推动浙江义乌210万商家出海
- 05-02 视频|百强战队福州“亮剑”,第二届“长城杯
- 05-01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观察:数字基建硕果累
- 05-01 五大硬核科技重塑“通信+金融”生态版图
- 05-01 首批人形机器人技术国标立项
- 05-01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 04-30 人工智能如何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呼唤治
- 04-30 百度推出外贸企业AI扶持计划
- 04-30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防护赛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
- 03-06 探索新路径 筑牢AI产业安全根基
- 02-24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
- 02-22 腾讯紧急调用元宝支持微信搜索 助力更多用户体
- 10-02丰收有我丨良种配良法,大豆田里高产“耕”新
- 03-16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
- 03-11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聚焦5G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 03-11 我的“肉”为何不能拿走?——病理蜡块不外借
- 03-09 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走深向实
友情链接:
联系QQ:316927000 | 邮箱:316927000@qq.com
Copyright © 2023-2025 茂裕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