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测绘工作让消失近90年的天桥原址“重见天日”,是如何发现并找到
北京中轴线,这条承载着数百年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轴线,见证了无数时代的更迭与变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中轴线上的一些古建筑遗址逐渐消失。确定这些遗址的位置并进行考古发掘,让这些消失的古建筑“重见天日”,不仅可以助力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而且还可以积累一批宝贵的历史财富。
其中,北京天桥遗址的精准定位与重现,便是这一系列努力中的璀璨篇章。通过高精度的测绘技术与不懈的考古探索,科学家们如同穿越时空的侦探,抽丝剥茧,层层揭开历史的面纱。终于让这座消失近九十载的天桥原址在世人面前“重见天日”。
消失近90年的天桥原址是如何重新发现并找到的?
首先天桥是位于中轴线之上,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其中有一个典籍提到有一条龙须沟穿过天桥,天桥正好是为了跨越龙须沟的障碍,把它连接起来。所以说我们通过这个点,就发现需要去找龙须沟到底在哪。
由于建设的发展,地面上已经看不见了,为了在地底下更精准地找到它,我们就找了原来的地下管线的普查,还有历史的影像图,比如50年代、70年代相关的一些资料,然后把资料叠加,做一些空间和实际上的分析。通过它的材质、建设年代,结合已有的资料来判断,找到了龙须沟它当时所在的那条管线。
同时也结合了周边的一些文物的一些挖掘,比如周边当时记载的镇水兽,还有其他的一些飞石之类的资料,把这些跟现在的测绘手段结合起来,发现了我们要找的点位。
我们通过这些手段,尽可能地精确到比如说几平米或者几十平米这么一个范围,先挖一层看看,然后根据相应的一些资料去对比,再逐步精确定位,进行测量、测绘,通过验证和分析来佐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挖掘出来以后,我们也把相关的一些遗迹进行了扇面的建模,建模的成果又反过来能够指导或者用于将来我们的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一个闭环。比如我们用探地雷达去探地,分析天桥遗址的材质、声波的反馈,建模完以后的成果,也是将来用于文物复原保护的重要资料。(董小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19 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全球部署数千台无
- 07-19 网络身份认证来了!一图读懂怎么领、在哪用
- 07-19 AI时代DNS发展面临全新挑战和重要使命
- 07-19 未来网络攻防或将演变为人机对抗
- 07-19 维护扫码消费场景中的个人信息安全
- 07-18 像素蛋糕“全能创作”工具推动商业影像发展
- 07-18 共筑AI+行业智算引擎 加速多模态大模型落地
- 07-17 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圆满闭幕
- 07-17 林俊杰自曝心脏问题 “心跳乱了节奏”有哪些健
- 07-16 “大模型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数字化发展与治理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10福建各地特产的“福”文化解析
- 02-25 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是否违法?最新监控区域“
- 01-09H5神兽道游系列松鼠大厅房卡棋牌源码浏览器微信
- 09-22“贝碧嘉”刚走“普拉桑”又来,最近台风为啥这么多?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3-15 视频|五大赛区同步开赛,500支战队谁能挺进“
- 02-24 释放科技计划项目科普潜力
- 10-13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
- 10-13WAFI之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未来农业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年轻人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