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很多建筑历经百年风雨却屹立不倒,文物建筑是如何抗震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多次地震考验而依然屹立不倒,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卓越的建筑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的双重守护。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文革,就文物建筑的抗震防震问题进行解读。
文物建筑是如何抗震的?
首先,我们对文物建筑地震的震害做了详细的调查,地震发生后,文物建筑有可能会产生哪些破坏?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
另外,要确定文物建筑抗震的设防目标,在这个标准里,按照两级进行评估,第一级评估针对文物建筑结构特点,还有相应的保护部位。第二级评估是在第一级评估的基础上,有可能第一级评估通不过,再进行第二级评估,第二级评估就要验算承载能力。所以是一个目标,两级评估。
第三,还要针对性地提出重点保护部位的评估。比如文物建筑里的天花藻井,还有它屋盖上的这些脊兽等等,这些部分也有可能是我们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最容易破坏的地方。
现在的建筑设计的话,一般设计使用周期是50年,但是对于古建筑保护来说,希望它长久地留存,就不是几十年的事。像故宫已经过去600多年,希望下一个600年永续保存,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重点把这部分拿出来做评估,这是跟一般建筑不太一样的地方。
天安门城楼我们从2013年开始做评估,2016年又做了一次评估。根据我们评估标准里的相关要求,分别做地基基础这部分评估,天安门城楼的主体结构分两大部分,下边这部分是承台,是砖石结构,承台之上的主要是木结构,代表了文物建筑里主要的两大体系。
砖石结构首先我们要把砖和石的力学性能等搞清楚,上面木结构这部分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用全站仪,扫描相关测点的位置,通过利用三维激光把整个外形,包括变形情况扫描清楚。
另外,我们要把它的砖灰,还有木材的强度的情况要搞清楚。还有要用微站阻力仪要测一下它内部的木结构的现有的一些状况,是不是存在空鼓、虫蛀等。
在这种充分勘察清楚的情况下,把整个体系搞清楚,也就相当于给人看病一样。每个人的抵抗能力不一样,有的身体比较强,有的比较弱。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抵抗能力,然后根据我们的评估的标准,一级级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总体的一个结论。
记者:董小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18 像素蛋糕“全能创作”工具推动商业影像发展
- 07-18 共筑AI+行业智算引擎 加速多模态大模型落地
- 07-17 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圆满闭幕
- 07-17 林俊杰自曝心脏问题 “心跳乱了节奏”有哪些健
- 07-16 “大模型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数字化发展与治理
- 07-16 被种草了!苏超刷“坪”背后的宝藏专业
- 07-16 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多方协作发力未成年人
- 07-15 咳喘、关节痛、总怕冷?三伏贴的关键知识都在
- 07-13 【大国粮策】给高考生的实用建议:农学是“朝
- 07-13 【大国粮策】作物学:从一粒种子到万千粮仓的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2-25 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是否违法?最新监控区域“
- 01-09H5神兽道游系列松鼠大厅房卡棋牌源码浏览器微信
- 10-10福建各地特产的“福”文化解析
- 09-22“贝碧嘉”刚走“普拉桑”又来,最近台风为啥这么多?
- 03-19 抖音生活服务下调31类目商家保证金
- 02-24 释放科技计划项目科普潜力
- 10-13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
- 10-13WAFI之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未来农业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年轻人
- 09-22科普中国直播预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
- 05-06 九章云极DataCanvas 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