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山河遗珍】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传统白族民居里,国家级非遗项目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拿起一块布料,向记者娓娓道来。
云南白族扎染手艺人正在织布。资料照片
扎染古称“绞缬”,是一项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其工序包括设计、制版、印刷、扎花、脱浆、染色、漂洗、拆花、晾晒等。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翰敏从小生活在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手工扎染作坊密集于此,目前村里有300多名扎染手艺人,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走在周城村,青石板路在白墙青瓦间蔓延,路两旁随处可见晾晒的扎染布和扎染作坊,板蓝根的味道飘散开来。
云南白族扎染纹样。资料照片
“打记事起,我就看到村里很多人在做扎染,我也是跟着奶奶和妈妈一起学习的。”张翰敏说,“对于白族来说,扎染贯穿着我们的一生。比如孩子刚出生,外婆会送一块能将其包裹起来的扎染布,寓意健康成长。结婚时,我们也会收到扎染相关的礼物。亲人去世时,他们身穿的是扎染的素衣。”
白族扎染一般以棉、麻、丝等面料为坯料,以马蓝、艾草等植物为染料。扎花以缝为主、缝扎结合。一方方染布上,扎染艺人们以丰富的扎染针法“游走”其间,染色时“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把线拆开后,苍山洱海、花鸟虫鱼等图案便跃然而生。
云南白族扎染手艺人在晾晒扎染布料。资料照片
白族扎染以蓝、白色调为主,蓝底白花较为常见。张翰敏介绍,这是由于白族扎染多以蓝靛为染料,防染效果好,色牢度也较其他部分染材更好。此外,白族服装起初也多以蓝白色为主,人们对“白如苍山雪,蓝如洱海水”的蓝白色喜爱度和接受度更高。
白族扎染扎根于民间,生长于民间,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更传递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张翰敏在学习扎染技艺时,时常会问老师杨萃先如何创作出精美好看的图案。杨萃先却回答说:“只是去观察自然而已。”为了更好地将白族扎染技艺活态传承下来,张翰敏向本地手艺人系统研习扎染,她还与团队开发了基于大理本土植物染色的50多种色卡,推出了白族扎染原创产品、文化生态体验课程,还通过与时尚元素、文化创意的结合,让扎染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登上了时装周、演唱会等舞台。
云南大理喜洲镇儿童在扎染坊外游戏。杨继培摄
“布里生花”的扎染技艺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与喜爱,周城村也走上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目前村里的扎染作坊和体验中心超过200家,村民守护着千年技艺,在指尖上绘制出一幅幅致富新图景,成为家门口的艺术家。
古老的院落里,游客围坐在戴着青色头帕的白族奶奶周围,学着扎花、染布,一针一线,有板有眼,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9日 10版)
栏 目:文化新闻
下一篇:樊锦诗“追光演讲”:我的青春不在了,可我们的文明青春正好
本文标题: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wenhuaxinwen/1005.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01当童话“照进”现实 舞台剧《偶然之城》让观众
- 08-01“金树林·绽放之夜”揭晓荣誉名单《山花烂漫时
- 08-01北京民族乐团“中华四季·雨水”音乐会奏响20
- 08-01上海中心城区再添艺术“梯田” 大上海剧场于黄
- 08-01墨尔本学者评《哪吒2》:“中国动画可媲美西方
- 07-31穿越远古演绎神话 山西蒲剧《精卫填海》魅力何
- 07-31男星李承铉晒中国“五星卡”,这张卡有多难拿
- 07-31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2025年6月13日至22日举办
- 07-31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票房超2000万
- 07-31第十四届横沙书香文化节举行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2海外传播,让世界看到华夏之美(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⑤)
- 10-14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14开拓新舞台 培养新观众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10-25【光明论坛】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22“新长征 再出发”曲艺展演举办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
- 02-23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