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加起来近400岁,华阴老腔还吼得动吗?
本报实习记者 李 雪 文/图
随着“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的唱段流行开来,华阴老腔一吼惊人。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一个坐落在华山脚下的小村庄,黄河、渭河、洛河在村子东北交汇。西汉时,这里曾是军事粮仓,漕运直通都城长安。运粮时,为了统一纤夫的动作,人们会一边喊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2006年,皮影戏(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华阴老腔的唱词以关中方言为叙述语言,外地人几乎听不懂。第十代传人张喜民是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成立了老腔班社“喜民班”。他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老腔能唱到全国甚至国外,年轻人把华阴老腔喻为“黄土地上的摇滚”。
如今,站在舞台上唱老腔的还是那些人,他们嗓子亮堂,板凳照旧砸得咣咣响。这个演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火了很多年的华阴老腔班社,也遇到了传承难题。

“喜民班”北京演出现场
观众围上来了
今年9月,“喜民班”的5位演员受邀进京表演,演出老腔皮影戏《卖杂货》和《张飞战典韦》。两段戏一文一武,月琴、板胡、梆子、钟铃、马锣烘托着粗粝雄浑的声腔,“众人帮腔满台吼”的气势展露无遗。现场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待演出结束,老腔艺人鞠躬谢幕,大半观众呼啦一下拥上来,眼睛盯着各式皮影、乐器,嘴里抛出一大堆问题。见状,老腔艺人又抖擞精神介绍起来。半个小时后,观众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过去,华阴老腔只是皮影戏的伴唱,人们听老腔时只能看到白幕上的皮影,表演者被帷幕遮得严严实实。一个偶然机会,老腔艺人才从幕后走到前台表演。
2001年,华阴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党安华陪木工朋友去修戏台,发现一场皮影戏演得好不热闹,台下却只有3个观众。他掀开幕布想告诉演员别唱了,却发现班主张喜民怀抱月琴仰头高歌,5个演员手口并用操弄着十几件乐器。到尽兴处,大伙仰天长吼、用力跺地,群情激昂。这个场面令党安华深受触动,他建议张喜民从幕布后面走出来,让“看皮影听老腔”变成“看老腔”。
“老腔火了,舞台演出多了,皮影戏反而少了,即便有也只演5分钟到10分钟,都是精炼过的。”张喜民说,过去农村生活单调,村民的一大乐事就是看皮影戏,5个人一台戏,唱《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最短也要3个小时,最长能演5个小时,中间不休息。
唱腔不能变
张喜民15岁起跟父亲学唱老腔,天不亮就起床对着村前的池塘吊嗓子。勤学加上天赋,不到一年他就掌握了生旦净末丑的基本唱腔。
1980年,张喜民成立老腔班社“喜民班”,常在田间地头表演老腔皮影戏,一年能演100多场。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传统戏班渐渐式微。2000年前后,很多老艺人离世,懂皮影戏的观众也慢慢变少。直到“喜民班”从幕后走到台前,困境才稍有缓解。
“喜民班”第一次走出陕西是在2006年,话剧《白鹿原》首演,开场就是陈忠实作词的老腔曲目《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随着“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的唱段流行开来,华阴老腔一吼惊人。此后,“喜民班”开始走南闯北表演老腔。2016年,他们弹奏着自制的六角月琴,与歌手谭维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让更多观众了解到华阴老腔的独特魅力。
如今,“喜民班”演出的还是那5个人,班社所有人的年龄加起来近400岁。他们参与演出的话剧《白鹿原》已上演百场,大家逐渐习惯了各式各样的舞台。这些年,华阴老腔和交响乐、民歌、摇滚乐、豫剧、京剧都有过合作。有人叫好,也有人不解:老腔变了味,还是老腔吗?张喜民一度也困惑于这个问题,觉得唱歌时的自由洒脱不如从前了。张喜民接受了“华阴老腔是黄土地上的摇滚”这个说法,但他会明确区分不同的艺术形式。“不管跟什么剧种合作,老腔的唱腔不能变,慷慨激昂的感觉不能丢。”他说。
没那么悲观
这次进京演出,张喜民29岁的孙子张猛随行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他也是张喜民传承老腔的最大指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07家庭题材影视剧为何总让观众“上头”?
- 08-06预售火爆!《哪吒2》今日起在港澳公映
- 08-06大银幕为何难敌小屏幕?
- 08-06石刻胡旋舞墓门:风靡大唐的舞姿
- 08-06暑期档票房突破70亿元 《南京照相馆》持续领跑
- 08-06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举行法国首映礼
- 08-06吸引全球观众!海外游客来华感受《哪吒2》里的
- 08-06第75届柏林电影节:中国导演霍猛获最佳导演银熊
- 08-06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创新文化——“哪吒”
- 08-06古老婺剧的出圈密码(文化中国行·新国潮)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2“新长征 再出发”曲艺展演举办
- 10-22海外传播,让世界看到华夏之美(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⑤)
- 10-14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14开拓新舞台 培养新观众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02-22《帕丁顿熊3》书影联动为观众带来暖心治愈的文
- 10-25【光明论坛】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