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座小桥出发,徐霞客踏上“万里遐征”【山
长江,华夏文明的血脉,也是一幅山水长卷。
四百年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从长江之滨江阴出发,开启“万里遐征”。他曾多次溯江而上,探访沿岸名胜古迹,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生动的记录。徐霞客对长江的踏勘、考察和记录,也被写入了长江历史的重要篇章。他不惧艰险、勇于开拓的无畏精神,极大丰富了长江多元文化精神的内涵。
长江沿岸各地方志,不仅记录了长江流域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更承载着绵延数千年的长江文化,在山水胜景中镌刻着无数历史传奇。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今起推出“山水篇”,让我们跟随徐霞客的脚步,循着方志的脉络,共赏长江山水间的奇峰峻岭、幽壑深谷,在历史现场进行古今对比,书写人文与自然深度交融的动人篇章,展现各地文旅融合的最新实践。
徐霞客故居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地处长江之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江阴正因此得名。江阴人杰地灵,俊彦星驰,明代著名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千古游圣徐霞客就是出生在长江边的江阴名人。
位于江阴市徐霞客镇(原马镇)的南旸岐村水网密布,鱼肥虾鲜。1587年,有着“游圣”美誉的徐霞客出生在这个江南水乡村庄。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唐汉章告诉记者,明正德年间,徐霞客的曾祖父徐洽在这里建“湖庄书屋”读书。徐霞客的祖父徐衍芳在兄弟分家时,分到了南旸岐,于是在这里起房造屋,形成了村落。
冬日的下午,记者来到南旸岐村探访,在徐霞客故里,寻找一代“游圣”的足迹。
徐霞客故居主体建筑为崇礼堂,这里是徐霞客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位于南旸岐村中心地带的“晴山堂”,则是徐霞客为了庆贺母亲大病初愈而建。泰昌元年(1620),徐霞客的母亲生了一场重病。事母至孝的徐霞客四处求医,终于使母亲在第二年病情有所好转。徐霞客非常高兴,他取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诗意,将供母亲居住的堂舍命名为“晴山堂”,并在堂上悬挂了一幅《晴转南山图》。正好此时,徐母过八十大寿,徐霞客的好友们纷纷题诗作画庆贺。徐霞客将这些诗词和图画,以及元末明初以来文人表彰徐氏祖辈的诗、词、赋、序等,镌刻于石,镶嵌在晴山堂墙壁上,成就了著名的“晴山堂石刻”。
崇礼堂和晴山堂在明末的“江南奴变”中被严重毁坏。万幸的是,“晴山堂石刻”绝大部分保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新修复了徐霞客故居,于1987年11月正式对公众开放。如今,“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霞客故居崇礼堂
现存的徐霞客故居共有三进。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修复时,专家们在大厅主柱下发现了清代顺治铜钱,推断这栋建筑虽然在战乱中被烧毁,但在清代初年进行过大修,部分保持了明代建筑特色。徐霞客故居第三进为徐家正厅,也就是崇礼堂,这里是徐家招待重要宾客和举办婚丧大事的场所。崇礼堂共有三级台阶,采用楠木庭柱,柱础高大,造型古朴。
罗汉松
在崇礼堂和东厢房之间的庭院内,还保存着一株罗汉松,相传是徐衍芳从北京带回来的盆栽。徐母以此教育儿子要认真读书,要像高山青松那样经得起风雨。唐汉章说,当时还是孩子的徐霞客认为,栽在花盆中的罗汉松,是永远长不大的,必须扎根大地,融入大自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于是,他将罗汉松移栽到天井里。经过400多年风雨,如今的罗汉松早已是树冠茂密,树干粗大,需两人合抱,见证了徐氏家族的荣辱兴衰。
晴山堂
晴山堂位于徐霞客故居西南方向,圣塘河以南。唐汉章介绍,徐霞客所建的晴山堂早已经被毁,1978年进行了重建。这是一栋硬山顶仿明建筑。堂内正中是“徐母教子”雕塑,反映了徐母对他的谆谆教诲,以及徐霞客对母亲的赤子情深。晴山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劫后余生的“晴山堂石刻”,共计76方,其中最早的元末明初著名画家倪云林于明洪武三年题写的“本中书屋图”,最晚的是崇祯六年的“秋圃晨机为徐孺人赋并赠霞客北游”,时间跨度达262年。
晴山堂石刻
栏 目:文化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wenhuaxinwen/321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2-23创新再现中国神话奇幻世界 AI微短剧《美猴王》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02-23“福娃之父”韩美林献给家乡济南一座艺术馆
- 02-23红果短剧《墙外桃花墙内血》入选国家广电总局
- 02-23短剧与综艺的创新碰撞 《开播!短剧季》研讨会
- 02-23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
- 02-23“中演汇剧场演艺年度影响力”公布2024十大舞剧
- 02-22舞剧《天下大足》重庆首演:千年石刻在舞台上
- 02-22顶飞锅盖,山东这道菜什么来头?
- 02-22湘籍华侨成立湖南首家芭蕾舞团 助力东西方文化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25大型舞台剧《三千孤儿入内蒙》巡演在上海开启
- 10-25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金秋文旅系列活动开幕
- 10-25守护乡音中的文化密码——我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展望
- 10-25【光明论坛】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
- 10-17【文化评析】文旅深度融合 迸发更多活力
- 10-132024天府书展:地方书展渐成行业盛会
- 10-12《日光之城》:描绘藏族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