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诗能使我们沉醉——十大诗刊主编联合直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高凯)由《诗刊》社和“为你读诗”策划和发起,联合《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当代·诗歌》《江南诗》《诗潮》《诗林》《草堂》诗刊举办的“一行诗能使我们沉醉——十大诗刊主编联合直播”活动于日前举行。
此次活动聚集中国当代诗坛的顶尖力量,意在传递诗歌的文化价值,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创新。直播由《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总编辑张炫,“为你读诗”主播博洋主持。
在当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诗歌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纸媒的权威性与温度依旧难以取代,承载着诗歌特有的情感价值;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诗歌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当下诗歌刊物亟须解决的课题。
《星星》诗刊社长、主编龚学敏指出,无论媒介如何变化,纸质诗刊依然在诗歌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强调,编辑的文化精神与选编匠心决定了诗歌刊物的独特性,这种匠心延续了《诗经》等经典文本的传统魅力。然而,为适应现代传播需求,许多刊物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例如,推出电子书版本、举办线上诗歌大展,都是尝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龚学敏进一步提到,在数字化进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诗歌触达更多读者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纸媒有其不可替代的温度和质感,但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显然为诗歌的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保持传统与创新平衡的过程中,诗歌刊物也在内容策划与专题设置方面不断探索,以保持读者的新鲜感和文学领域的多样性。2024年,《诗刊》的一件大事就是改版换新,新版《诗刊》更加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刊发了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生活一线的普通写作者的诗歌作品。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认为,刊物需要以更包容的态度去发现并培养这些隐藏在基层的文学力量。他透露,2025年《诗刊》的重点将继续聚焦基层创作者,同时引入更多国际诗人作品,202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韩江的创作就是从诗歌开始的,2025年第1期《诗刊》首发了其最新诗作以及一篇最新的访谈。
据统计,有累计4.8万人观看了这场诗歌直播,订出了434套诗歌刊物。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也关注了这场直播。他认为,这场直播最可贵的是展现了诗歌界的团结,展现了诗歌所内含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谈到,主办这场直播的目的是构建诗意的共同体。在新媒体和新科技的双重冲击下,诗歌刊物之间只有紧密团结,协同合作,主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智媒时代寻找到纸媒破局的方案。诗歌刊物要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气魄,在变革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完)
栏 目:文化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wenhuaxinwen/438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01当童话“照进”现实 舞台剧《偶然之城》让观众
- 08-01“金树林·绽放之夜”揭晓荣誉名单《山花烂漫时
- 08-01北京民族乐团“中华四季·雨水”音乐会奏响20
- 08-01上海中心城区再添艺术“梯田” 大上海剧场于黄
- 08-01墨尔本学者评《哪吒2》:“中国动画可媲美西方
- 07-31穿越远古演绎神话 山西蒲剧《精卫填海》魅力何
- 07-31男星李承铉晒中国“五星卡”,这张卡有多难拿
- 07-31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2025年6月13日至22日举办
- 07-31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票房超2000万
- 07-31第十四届横沙书香文化节举行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2海外传播,让世界看到华夏之美(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⑤)
- 10-14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14开拓新舞台 培养新观众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10-25【光明论坛】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22“新长征 再出发”曲艺展演举办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
- 02-23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