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联通南北、河城共生 来这里感受我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2500余年的浙东运河,至今仍在水利、航运、文化、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起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了解古运河的演变历史,感受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总台央视记者 俞悦:“舟船通海峤,田种绕城隅”唐代诗人元稹在绍兴留下诗句,赞颂浙东古运河上的水工设施和两岸风光。如今,浙东运河博物馆将千年水脉通过文物、沙盘、影像等丰富载体,流淌在9000多平方米的展陈中。
走进博物馆大厅,巨幅的《浙东运河水利形胜图》浮雕便呈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运河的历史画卷中。浙东运河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西起杭州西兴,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运河沿岸人民一生与水打交道,他们用水、治水、管水,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用于水事活动的工具,守护一方百姓平安,也展示着我国古代城市水利的独特智慧。
浙东运河博物馆副馆长 王羽婕:这一块春夏秋冬四季的水则碑,古时它就是用来监测我们运河的水位的,来通知管理斗门的人,开闸或者关闸蓄水。我们江浙地区因为夏季雨水多,所以它的监测水位会比春季高一则,大概是10寸。
由于浙东运河沿线地貌水系复杂,水工类型丰富,经过历代探索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且完备的水利水运管理体系。站在“绍兴三江闸”水利工程模型前,馆长告诉记者,这个明代修建的大型挡潮排水闸,共设28孔,改善了当时山会平原的水利和航运条件。
浙东运河博物馆副馆长 王羽婕:三江闸闸长108米,闸底用岩石砌成,石间以榫卯结构连接,上面架了石梁。又可以启闭,就是蓄水和放水,又可以做通车用,通过监测水则碑上的水位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几孔放水,三江闸建成后它对于整个运河的水位的稳定,包括最后我们萧绍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大的。
去年9月正式开放的浙东运河博物馆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吸引海内外游客近40万人次前来“打卡”体验。博物馆还组建了外文讲解队,来自摩洛哥、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10名留学生轮流“上岗”,开始了他们的讲解员工作。
李华是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留学生。大运河畔古今交织、河城共生的风貌,让他成为运河文化的超级“粉丝”。
沿着涟涟水脉,浙东运河博物馆团队的讲述还在不断上新,他们说,要把大运河的绵长与壮阔讲给世界听。
(总台央视记者 俞悦 方可圆 林侃)
栏 目:文化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wenhuaxinwen/502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01当童话“照进”现实 舞台剧《偶然之城》让观众
- 08-01“金树林·绽放之夜”揭晓荣誉名单《山花烂漫时
- 08-01北京民族乐团“中华四季·雨水”音乐会奏响20
- 08-01上海中心城区再添艺术“梯田” 大上海剧场于黄
- 08-01墨尔本学者评《哪吒2》:“中国动画可媲美西方
- 07-31穿越远古演绎神话 山西蒲剧《精卫填海》魅力何
- 07-31男星李承铉晒中国“五星卡”,这张卡有多难拿
- 07-31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2025年6月13日至22日举办
- 07-31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票房超2000万
- 07-31第十四届横沙书香文化节举行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2海外传播,让世界看到华夏之美(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⑤)
- 10-14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14开拓新舞台 培养新观众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22“新长征 再出发”曲艺展演举办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
- 02-23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
- 02-22《帕丁顿熊3》书影联动为观众带来暖心治愈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