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遗讲故事丨西藏芒康:千年盐田的新故事
新华社拉萨9月22日电 题:西藏芒康:千年盐田的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魏冠宇、侯韶婧、沈晓朦
9月,一年晒盐季进入尾声。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澜沧江的高山河谷坡地上,加达村村民开始例行修补他们1300多岁的盐田。
2008年,芒康的井盐晒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群众敷设红土、维护盐田。新华社记者王洪流摄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这里休息。仆从煮水烧茶时,连舀三桶泉水都是咸的。”一番劳作后,村民扎西拉姆讲起故事,“从此人们开发盐井,在陡坡上层层架木、敷泥浇卤,形成了盐田。”
山上取土 山下取卤
当前是盐田修补季。盐田底部涂有一种红土,卤水在田上蒸发,并部分下渗形成盐柱。红土须每年更换,否则卤水会全部下渗,颗粒无收。
“这种红土全在村民头顶陡峭的山坡上,光是爬个来回就要1小时。”加达村村民格松江错说。
盐从哪里来?沿一拃宽的泥道向江边走到底就是堡垒形的盐井。全村现存38口盐井,最早的已使用数百年。从井侧门道走下台阶,就能看到山体石缝中渗出的卤水汇集井内。
过去,人们用肩挑卤水。一桶30斤,肩上两桶就是60斤。“有时井里卤水少。为了抢卤,家家户户住在盐棚。”扎西拉姆说,睡在盐棚,盐柱滴水会打在被子上、滴进眼睛里,曾把她痛得直哭。
20多年前“盐忙”时,她和父母每晚只睡4小时。
2011年,电网铺设到盐田,利用潜水泵,卤水通过管网流进各家卤池,人们再也不用在泥道里挑卤、在盐棚里睡觉了。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千年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新华社记者王洪流 摄
黑屋子 泥房子 大院子
一块盐田10厘米深的卤水可结出约25公斤盐。从浇卤到析出盐晶,天气晴好时约需12天,可收三种盐粒。
“表层的白盐可以食用,中层的红盐可以足浴,就连下层的糙盐,牦牛吃了也会变壮。”扎西拉姆说。
扎西拉姆走向盐仓。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摄
盐晶装袋后,扎西拉姆爬上田坡,走向一座没有窗的石房。这是她和姑姑家的盐仓。仓内不到10平方米,一片薄板隔开两户盐堆。
“姥姥说,60多年前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扎西拉姆说,“里面挤着6户10几口人。冬天冷,6家人就缩在一起;夏天,大家宁愿在屋外住。”
曾经,盐井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是用刮下的旧红土和着卤水捏泥房子,和伙伴过家家,梦想着住更大的房子。
生活越来越好。经过多次翻建,扎西拉姆家2012年住进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外面还带一座300平方米的院子。
2023年,昌都市出台条例保护芒康盐井古盐田;同年,扎西拉姆耄耋之年的姥姥在幸福中安详离世。
“我晒了一辈子盐。前半生走泥路、睡盐棚,后半生住大房子,盐田也越来越好,没有遗憾。”老人留下这样的话。
盐井儿女的新花样
一块块盐田横连纵叠。在矿物质和微生物作用下,盐卤呈现不同颜色,仿佛山坡上的“调色盘”。
田下的盐棚,俨然溶洞。低矮幽暗的盐棚用西藏柏木架成,梁上挂满盐花,垂下的盐柱宛如冰锥,盐柱下方有滴卤结晶形成的盐笋。
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盐棚下,梁上垂下盐柱。新华社记者侯韶婧摄
“洁白的盐柱也可食用,几个月才长一寸,每年春节前收一次。盐笋是工艺品,个头越大越值钱。”加达村村民曲珍说。
壮丽的盐田、幽美的盐棚、漫长的传奇,成为盐井儿女的增收新来源。
视频记者:王洪流
2016年,扎西拉姆在全乡中第一个接触电商。靠着介绍盐田、销售井盐、介绍风土人情,小有名气的“古盐田拉姆”每年收入10多万元。
上一篇:雷佳音、赵丽颖分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女演员奖
栏 目:文化新闻
下一篇: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在石头上敲击1200000000次是啥概念?
本文标题:听非遗讲故事丨西藏芒康:千年盐田的新故事
本文地址:https://xinwen.oa.jl.cn/wenhuaxinwen/69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2-23创新再现中国神话奇幻世界 AI微短剧《美猴王》
- 02-23山西上党:赶制花灯 年味渐浓
- 02-23“福娃之父”韩美林献给家乡济南一座艺术馆
- 02-23红果短剧《墙外桃花墙内血》入选国家广电总局
- 02-23短剧与综艺的创新碰撞 《开播!短剧季》研讨会
- 02-23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
- 02-23“中演汇剧场演艺年度影响力”公布2024十大舞剧
- 02-22舞剧《天下大足》重庆首演:千年石刻在舞台上
- 02-22顶飞锅盖,山东这道菜什么来头?
- 02-22湘籍华侨成立湖南首家芭蕾舞团 助力东西方文化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25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开展 共赏两岸传统技艺
- 10-25大型舞台剧《三千孤儿入内蒙》巡演在上海开启
- 10-25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金秋文旅系列活动开幕
- 10-25守护乡音中的文化密码——我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展望
- 10-25【光明论坛】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 10-23《只此青绿》:从舞蹈名作到银幕佳片
- 10-18辽宁阜新:“玛瑙+文旅”添活力
- 10-17【文化评析】文旅深度融合 迸发更多活力
- 10-132024天府书展:地方书展渐成行业盛会
- 10-12《日光之城》:描绘藏族人民美好生活